做好農膜回收 扮靚和美鄉村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貫徹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多措并舉開展農膜回收工作,形成了“五有標準網點+摸底建檔立案+主動上門回收”的具有昆山特色的廢舊地膜分類回收處理模式。該模式入選全國“農用地膜污染防治十大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不斷將廢舊農膜回收工作做實做細。
強化政策保障“添動力”。近年來,我市陸續出臺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政策文件,市政府劃撥專項經費全額保障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并切塊省級農業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項目資金支持試驗示范工作,年投入各級財政資金250萬元左右。
搭建農膜回收“服務網”。我市按照“有固定防滲場地、有統一標牌、有專人負責、有廢膜儲有量、有規范臺賬”的標準建設回收網點18個,分片區建成配套齊全的歸集倉庫2個,形成“市有回收企業、區鎮有回收站、村有回收點”的三級回收利用體系。各回收網點根據生產主體檔案,每年更新摸底用膜生產主體檔案,在換膜季節主動聯系生產主體開展上門回收,做好分戶回收記錄,市級回收企業對各網點回收的廢舊地膜統一歸集與分類打包,交售給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制作成新的塑料薄膜制品,形成了定點回收、分類整理、集中轉運、專庫儲存、規范化利用的回收利用封閉式循環。對于農村自留地等產生的廢舊地膜,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回收處理,實施無害化處置。
延展農膜回收“覆蓋面”。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市農業農村局逐步引導回收主體提升服務能力,在回收對象方面,將原先只回收廢舊地膜擴大至棚膜、食用菌菌袋和肥料袋;在回收方式上,改變過去坐等農戶送膜上門的做法,在換季換膜高峰期提前與基地、大戶溝通,開展上門服務,優化擴大農膜回收工作的“覆蓋面”。
探索減量替代“新技術”。針對蔬菜輪作連續多次使用地膜覆蓋,開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術和“一膜兩(多)用”技術試驗示范,大力推廣棚膜改地膜和地膜一鋪兩用免耕技術,不斷探索“源頭減量替代”的新方案。新技術的示范和推廣驗證了不同類型全生物降解和強化耐候地膜在昆山應用的生物效應,為昆山地膜減量替代提供科學的技術參數、成本核算和技術指導方案。
2022年,我市全年廢舊農膜產生總量為309.25噸,回收總量為302.34噸,農膜回收率為97.8%,農業“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進一步創新優化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模式,持續推動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
(農宣)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第一昆山網)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www.sh-jingda.com/news/detail/134710
全部評論